上海电气:能源设备巨头开低碳新局###
【资料图】
在刚刚过去的碳博会和上交会上,上海电气的展台变得和过去不太一样了。印象中,火电、核电装备制造都是上海电气的代表性业务,但现在上海电气的展台上,最为惹眼、咨询最多的却是刚刚发布的“风、光、储、氢”产品,它们无一例外都来自新能源领域。 6月11日,上海电气公布了首份《上海电气集团“双碳”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宣布企业将在2035年实现自身碳中和,205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较国家“双碳”目标时间大大提前。
是什么驱动着传统能源制造巨头迅速切入低碳赛道?这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在与多位上海电气新能源领域负责人对话后,记者发现低碳转型已经关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问题。当低碳浪潮来临,上海电气这艘偌大的国有装备巨舰该如何掉头?
双碳机遇
实际上,作为一家深度涉足能源领域的制造企业,上海电气很早就意识到了能源转型的急迫性。
早在2011年,上海电气就开始了储能技术方向的研发深耕,为应对能源转型积极探路,并在十余年间布局了包括锂电、液流、光热熔盐、压缩空气、飞轮、超导等多元储能技术路线,如今内部孵化的液流储能创新公司,已开启A轮社会化融资快速发展进程;2018年的年报中,上海电气的年报中首次出现低碳的字眼,提出了“电力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说法;2019年9月,上海电气在闵行老工业园区中打造了一个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形成了一套风、光、储结合的清洁、智慧能源网络管理的经验。这些动作都在国家发布“双碳”战略之前。
但综合来看,当时上海电气的转型升级更聚焦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新能源设备的发展仍是对传统能源设备的补充。而自2020年开始,这些早先布局的转型“幼苗”却忽然成了“全场的焦点”。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一位上海电气从事新能源研发工作的内部员工告诉记者,2019年,上海电气已经确定了发展氢能等新能源的技术路线规划,但当时他们的工作状态比较低调,直到2020年国家“双碳”战略提出后,他所负责的项目忽然开始受到大量的关注,集团内部的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此后,他的研发团队迅速获得了和国内顶尖高校合作的机会,自主研发的进程一下被加快。
从“默默无闻”到各方焦点,上海电气最早期从事低碳转型技术研发的人员大多都有着这样的经历。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双碳”战略对企业提出了硬性的降碳指标要求,但更深层次探究会发现,重视新能源、新赛道更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必然之举。
闵行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负责人胡建波告诉记者:“对上海电气这样的国企来说,低碳转型既是社会责任也是生存之道。”如果产品应用场景在改变,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的上海电气也必须同步、甚至提前进行转型。所以近年来,上海电气进行了一系列内部规划的调整,从研发体系到投资体系再到产业布局,都在向“双碳”靠近。
双网联动
有了规划,“双碳”目标具体又该怎样落地呢?6月11日,上海电气党委副书记、总裁刘平在碳博会现场公布了上海电气首份关于“双碳”的《行动方案》。上海电气未来发展什么样的产品、应用在什么样的场景,外界能从这份《行动方案》中窥到一二。
这份《行动方案》显示,上海电气希望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5年前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上海电气自身运营的“碳中和”的达成时间要大大早于国家战略要求的2060年,二是2055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这意味着上海电气希望在那时能拿出全流程“零碳”的产品,并且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上海电气之所以将目标定得如此靠前,还要从其下游应用场景的改变说起。
一直以来,能源和工业装备制造是上海电气最主要的两大营收来源,而这两大板块也恰好对应国家双碳战略转型下转型最急迫的两大领域。中咨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不同领域碳排放分布领域中,能源和工业占比最高,分别占到51%和28%。其中,能源领域包括发电、制热等场景,正在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工业领域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等场景,正在向零碳化生产转型。
应用场景的需求改变,正在倒逼装备制造企业迅速调整产品方向。面对能源这个减排主战场,上海电气正在积极发展“风、光、储、氢”四大新赛道,同时与高效清洁煤电升级联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面对工业场景的零碳生产要求,上海电气正在通过分布式新能源供给、智慧楼宇低碳运营、绿色智能制造产线等方式,构建零碳产业园区解决方案,并在未来向产业链上下游推广。
同时,能源和工业两大应用场景本身联系紧密。上海电气认为,发展氢能是两大应用场景协同降碳的关键。氢能既是可再生能源的延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之一。通过绿电制氢已经被列为上海电气低碳行动的重要一步。
核心技术
在上述低碳布局领域,有一些是上海电气的传统强项,如煤电提效、核电、风电等,有一些则是全新的领域,如光伏、储能、氢能等。在这些新赛道上,上海电气不仅要完成从零到一的基础研发过程,还要面对迅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以制氢产业为例,2022年底,上海电气旗下首个专注于电解水制氢的公司——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同时发布了单体产氢量15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仅半年后,氢器时代在首届碳博会上又带来了这款产品的升级版,20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据了解,该设备是目前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流密度更高的前提下,可以做到更低的直流能耗,每标方氢气的生产成本同比下降6%,同等规模产氢量下占地面积同比降低33%,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制氢及工业用氢的场景需求。
在当下拥挤的氢能赛道上,上海电气可以迅速拿出“能打”的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新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双碳”战略提速后对科技和人才的高度重视。氢器时代综合管理部部长熊承龙告诉记者,氢能这个赛道实际上入门并不难,难的在于产品的迭代。“如果不想陷入恶性竞争,我们还是要核心技术‘够硬’。”熊承龙说。
决定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后,氢器时代从上海电气内部抽调精兵强将,近两年又从外部引进了不少专业领域人才,迅速组建起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研发实力雄厚的团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研发团队就取得了碱水制氢的突破性进展,确保了氢器时代的顺利孵化。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氢能,目前上海电气在储能方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产业规模近两年一直在翻番。光伏方面,上海电气也在快速起步,近日刚刚在江苏南通启动了4.8吉瓦异质结光伏电池建设项目,打通异质结这一光伏主流技术路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