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又到高考“放榜”时,各种查分短视频再度刷屏。冲上热搜的可谓个个高分,700多分考生家长半夜接到清华电话,男生高考681分满脸淡定父亲激动抹泪,估分700结果真考700……有人不禁感慨,这网上“遍地都是学霸”呀。
网络上遍地都是学霸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筛选效应:在网络上,人们通常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和优秀经历,而对于失败和不足往往选择保持沉默。因此,高分考生更容易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成绩和经历,形成所谓的"遍地学霸"假象。
2. 流量导向:网络媒体和平台通常会倾向于报道和推广高分考生的故事,因为这类内容更容易获得点击和关注。这样的报道会进一步放大高分考生的存在感,给人们一种"遍地都是学霸"的错觉。
3. 营销策略:一些教育机构或个人为了营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会利用高分考生的案例制造焦虑和压力,宣传他们的培训课程或学习方法。这种营销手法也会加剧人们对"遍地学霸"的认知。
需要明确的是,网络上显示的高分考生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中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分数优秀的学生只是占据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在看待网络上的"遍地学霸"时,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盲目追求高分,更要重视个人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培养。
金榜题名是人生喜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值得畅快抒怀,也当然会收获各方点赞。莘莘学子传佳讯,天道酬勤功不负,背后有对教育的尊崇、对公平的期待,更有对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笃信。
但为学霸喝彩的同时更要看到,高分考生是有限的,"遍地是学霸"更是一种假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来,考试成绩不太高甚至考砸的同学一般也不会晒视频分享,偶有因分数不理想而痛哭的视频也难有什么热度。二来,媒体也好,平台也罢,深知高分考生自带流量,闻讯一拥而上,自然就推高了高分考生的关注度。此外,更不乏一些营销号刻意渲染高分、制造焦虑以变相卖课。一来二去,大家视野里自然就都是"高分"、"学霸"了。
高考,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关卡,每一位考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我们应该正视学习成绩的多样性,不应只以分数高低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价值和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足,只有通过全面的发展和潜力的挖掘,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我们应该摒弃"满屏高分"的错觉和误导,关注每一个努力拼搏的学生,不论他们的分数好坏。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社会的一次检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